目录
淮河文化论坛
近代河南淮河流域水灾对民生的影响朱正业;杨立红;1-8
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成因白如山;刘恺恺;刘岩;9-16
凤阳花鼓与明清俗曲寄生草曲牌研究周熙婷;17-21
《管子》法哲学思想研究百年回眸——基于CNKI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梳理分析程梅花;22-27
钱基博先生的《道德经》研究衣抚生;28-30
地域和西方文化融合视野下的现代皖籍作家——以李霁野、苏雪林、方令孺为中心张文;31-36
行进中的寻找——探析戴厚英“知识分子三部曲”的思想历程王亚楠;37-41
修辞学论坛
莎士比亚十四行诗“眼睛”修辞的汉译研究谢世坚;郎茹娟;42-48
也谈“哥吃的不是面,是寂寞”之辞格归属李富华;49-53
器物叙事:《古镜记》艺术新探陶明玉;54-58
语言学研究
大学英语阅读中利用语境推断生词词义陈丽丽;59-63
现代汉语表“状态持续”的“着”的语法意义王芸华;64-67
治安风险语言之“信不信……?”臧小磊;68-71
文学研究
《全宋诗》诗句重出十二人举隅陈小辉;72-76
论先秦“以诗为谏”传统的历史形成赵晓阳;77-81
文化地理视域下晚唐池州诗风探析郑玲;姚树颍;82-85
《人民文学》编辑理念与先锋小说的生成——以王蒙任主编(1983.08—1986.12)为考察中心彭秀坤;86-90
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
论共青团视域下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培育与实践张建;郝海洪;91-94
基于马克思供求理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钱方圆;韦向阳;吴薇;95-98
哲学研究
不变即万变——论维特根斯坦“遵守规则”之规则的主要特征孙曙光;99-103
论王阳明“良知”说的三重意蕴陈辉;104-109
论朱熹王阳明“格物”说之相同旨趣张细进;110-113
经济学研究
典型贫困村致贫因素透视及精准扶贫路径选择——基于安徽利辛陈营村贫困户的实证调查檀江林;舒怡萍;114-118
安徽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研究赵勇;丁仁船;孙中锋;119-126
管理学研究
城镇化背景下“村改居”社区研究文献的评估与展望潘信林;侯金阳;黄栩;张莲明;李悦;127-134
基于智慧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潘琳;135-139
高校与社区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——基于逻辑、优势及选择分析庞秀艳;140-147
教育、教学研究
安徽省高校法医结合型人才培养困境及教学模式变革探析王军;148-153
大学通识课程中的经典阅读——以波伏娃《第二性》为例王申红;154-156